2020年4月启动的“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后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该工程共选取了二百余户国有科技型企业,旨在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一年多来,在科改示范企业中,一系列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更加精准化的改革举措得到落实。步入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年,“科改示范行动”也在巩固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充实扩围,探索实施更多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9.56亿元,利润总额4752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3%和30%。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增长,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这是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科环集团全资子公司——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信控)交出的2021年度答卷。
“‘科改示范行动’聚焦于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了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支撑之下,科改示范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较好。特别是在创新方面,科改示范企业取得了较好成就,包括创新投入持续较快增长,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专利数量有效增长,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等。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在科研和人才上下功夫 确保创新出成果 在探索中实现变革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多中,200余户科改示范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在中央企业内部和各地国资国企系统形成了鲜明的“头雁”效应。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将在“科改示范行动”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广大国有科技型企业,推动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好改革规定动作;立足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特点,鼓励积极探索实施改革自选动作;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创新、活力、效益、人才凝聚力等方面着力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效,更好发挥两个战略支撑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记者的调研中,一些科改示范企业反映,专业的高端人才短缺、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仍然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那么,2022年这些科改示范企业的改革重点有何调整,不同行业的科改示范企业将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将继续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的原则,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多‘小切口、接地气’的政策举措,并对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逐项解决改革创新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翁杰明说。 “具体而言,表现优异的科改示范企业,应该做好改革经验总结,继续保持并深化改革成果;表现相对有所欠缺的企业,则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加大改革力度,更好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刘兴国认为,如果刚刚过去的两年算是调体制、改机制以更好激发创新活力的话,那么2022年应该是到了出成果见成效的一年。对所有的科改示范企业来说,今年都应该能够而且应该见到实实在在的创新方面的突出成果,而改革重点应该集中在如何确保创新出成果上。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企业永恒的话题,未来的重点首先应当持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其次是应当增强手段,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最后是以管理创新匹配技术创新,推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提升。”成方舟认为,完善公司治理方面,未来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框架下,实现董事会规范运作,落实董事会职权,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市场化选人用人方面,工作重点必然是向职业经理人制度这样的高度市场化的干部管理机制转移;市场化激励约束方面,主要是要以上率下,建立全员绩效管理机制,常态化推进绩效管理提升,落实组织+个人双重绩效考核。 “胆子可以大一些,步伐可以快一些。只要是不违反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四梁八柱’相关规定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去探索去尝试。科改示范企业要将‘科改示范行动’当作是一项综合性改革试验,所有阻碍或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的问题,都需要大胆探索、变革解决。”刘兴国说。
责编:马菀倬
来源:新华财经